德國名將茲維列夫在辛辛那提首秀晉級后的采訪中公開表達了對場地速度的不滿,引發(fā)外界對于球員北美硬地賽事備戰(zhàn)的傷病隱憂的討論。
辛辛那提首秀,德國名將茲維列夫以兩個6-3擊敗了本土外卡選手巴薩瓦雷迪,拿下雙方交手的首次勝利,成功晉級ATP1000辛辛那提大師賽的第三輪!
盡管首秀以相對輕松的比分過關,但賽后德國名將卻認為,比賽本身一點也不輕松!他認為,問題就在于辛辛那提今年的場地速度明顯變慢,這導致球員必須在高溫天氣下打“消耗戰(zhàn)”。與此同時,慢球速的場地削弱了他的發(fā)球威力,增加了他進攻的風險。
“重球拍選手需要借力反彈,但慢速場地迫使我主動發(fā)力,失誤風險激增。發(fā)球的感覺也不太好,我不懂,這里的場地速度為什么會這么慢?” 茲維列夫說道。
茲維列夫隨后指出另一重危機:球員在忽慢忽快的場地轉場真的是一件好事嗎?尤其是現在美網還近在咫尺。
對此,茲維列夫談到,“辛辛那提過去曾是球速極快的大師賽賽事,這里也曾是最接近美網場地特性的地方,但如今場地速度卻變得異常緩慢。我實在無法理解這樣的調整的目的,尤其是,接下來紐約(美網)的場地又會恢復高速的特質。我個人并不喜歡這種場地類型,但我現在也只能希望能多打出好球,盡可能走得更遠。”
其實茲維列夫所言不假,以上賽季為例,根據統(tǒng)計,上賽季所有硬地大師賽的球速CPI值都在35以上,但兩個硬地大滿貫的球速卻高達42,而去年辛辛那提的場地速度卻一下從34.6提升到了42.5。這也導致去年有很多球員都提出了意見,認為這么快的球速對球員太不友好了。
而今年,辛辛那提網球賽在被納瓦羅家族承包后,賽事的所有場地都進行了重新的噴漆和涂刷,這也導致辛辛那提的場地速度再次發(fā)生改變。根據相關的報道,今年辛辛那提的新鋪裝材料由于摩擦系數明顯增加,大幅削弱了球員們的發(fā)球威力,導致底線多拍回合率提升23%,而連日以來的高溫又導致橡膠層軟化,進一步減緩球的彈跳高度,因此,日間球速要比夜間還要低約11%。
世界第一辛納在擊敗迪亞洛的比賽中,也談到了場地的變化。他表示,夜場比賽的彈跳會變得難以預測,這也讓他在對手的發(fā)球局變得異常艱難——球的彈跳因夜間濕度和場地變粗糙而呈現不同高度的彈跳。此外,球在空氣中飛行的速度也變慢了,而不同對手的擊球旋轉又加劇適應難度。不過,他最后表示,好在這種情況發(fā)生在美網之前,自己會盡力在下一輪比賽做好準備。
而對于辛辛那提今年球速的變化,球迷也有目共睹。有球迷就表示,“球速還好,只是覺得彈跳變得有些詭異,很多球彈跳變得更高,不太好發(fā)力!”還有球迷認為,球速改變也很正常,畢竟本杰明納瓦羅買這站主要還是為了支持女兒!可是立刻就有網友調侃道,“拜托!納瓦羅可是早早就出局了好不好!這個鍋,納瓦羅可不背!”
其實,場地球速變慢對于球員來說最大的影響就是備戰(zhàn),在不同球速的賽事之間來回轉換本身就會加劇傷病的影響。而隨著今年辛辛那提的開始“降速”,勢必會導致很多適應了辛辛那提球速的球員到了美網非常不適應,這樣一來,輕則爆冷,重則可能受傷,這絕對是誰也不愿意看到的情況。
前美網冠軍羅迪克在播客中就提出質疑:“辛辛那提作為美網之前最重要的風向標,卻刻意降速背離邏輯。若為收視延長回合,代價是球員傷病風險攀升!”(來源:網球之家 作者:陸小天)